首页

国产调教在线sm

时间:2025-05-25 20:20:15 作者:公众科学日“续集”:机器人集中展示 人工智能赋能空天科技 浏览量:17087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2025年公众科学日“续集”5月24日精彩来袭: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所),以Q系列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多款机器人集中亮相展示,引人瞩目;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聚焦“空天科技与人工智能”全链条布局的科学盛宴,备受关注。此外,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学所)上周举办的“科学之‘声’启迪未来”活动,科普余音还在绕梁……

  自动化所:机器人点亮“自动化之光”

  当天,随着一个编号Q5的人形机器人迈步进入会场与嘉宾共同点亮“自动化之光”,2025年北京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公众科学日正式开启。

5月24日,Q5人形机器人与嘉宾共同启动2025年北京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公众科学日。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自动化所园区现场通过科学展示、互动展演、科学体验、科普讲座四大版块,向公众集中呈现该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疗、机器人等方向的18项科研成果。

  其中,科学展示区多款机器人同台竞技,集中呈现Q系列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及通用灵巧机器人、仿生水下机器人、机器人空间智能、水下仿生机器鱼等创新成果,以及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脑网络组图谱导航的神经调控机器人、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等智能医疗技术。

  互动展演与科学体验区通过实物模型、视频演示及互动装置,系统展示人工智能的广阔应用场景。观众可深度参与场景体感互动、智能读心、庙算·兵棋智能博弈平台等项目,亲身体验颈动脉超声扫查智能机器人及意念康复、人工智能艺术等前沿技术成果,并与紫东太初数字人虚实互动,感受紫东太初大模型的多模态交互能力。

  主题论坛上,《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致敬伟大科研先辈》《从原子开始重构世界》两场主题报告,分别带领公众穿梭时空探寻科学精神本源、分享科技自立自强实践路径引发思考。《机器人前沿技术研究》《AI艺术:当算法遇见美学》两场科普讲座,则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奥秘,将自动化所公众科学日活动推向高潮。

  空天院:“逐梦空天,智启新程”

  空天院今年公众科学日以“逐梦空天,智启新程”为主题,聚焦“空天科技与人工智能”,通过科技展厅、科普讲座、科学互动体验、科学集市四大版块,多维度向公众展示融合空-天-地-文全链条布局的科普盛宴。

  科技展厅内,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新舟60遥感大飞机样机、地面无人智巡平台、低空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还特别开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展区,让公众对国家科技创新力量有更多了解。

5月24日,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上,童庆禧院士作《漫谈遥感》科普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院 供图

  院士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以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启题为《漫谈遥感》的科普报告,通俗解读什么是遥感、怎么实现遥感、遥感有什么用等公众关注的话题。在空天科技、雷达、电磁波、遥感系统、新舟60样机、浮空艇等主题的研究生科普讲座中,空天院研究生科普宣讲团成员通过案例演示和互动问答,为公众科普解读空天科技的前沿动态与实际应用。

  在科学互动体验区与科学集市板块,空天灵眸-遥感解译大模型、智绘月图-行星遥感成果、灵犀动影-人体姿态估计毫米波雷达、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空天应急通联系统等系列科技成果逐一展示,脑机接口、无人导航车、无感式健康监护设备、呼吸心率监测雷达、空间天气科普VR(虚拟现实)、遥感图像互动、生物多样性综合检测等项目提供公众体验,科学集市中智能气象雷达探测、浮空气球智能控制、太阳能月球车和雷达模型等科学DIY(自己动手)项目,吸引公众积极参与。

  空天院今年公众科学日活动还特别设置“心愿长廊”,让众多青少年留下自己的“星际梦想”,展现出新一代青少年对空天探索的无限憧憬。

  声学所:共探奇妙声学世界

  声学所今年公众科学日以“科学之‘声’启迪未来”为主题,通过设置所史馆参观、科技成果展示、科普讲座、科幻影片放映、科学实验演示、互动小游戏与集章打卡等环节,吸引公众共同探索奇妙的声学世界。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2025年公众科学日推出丰富多彩的声学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供图

  在互动体验区,声学所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普介绍中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指向性扬声器、超声导盲仪等先进设备,并通过实验演示阐释其中的科学原理;在半消声实验室和混响室内,公众亲身体验到声学实验室的神奇特性;“纸炮大挑战”展台,吸引青少年争相尝试制作威力更大的“纸炮”。

  科普讲座环节,围绕社会关注的科学热点话题、日常生活中的声学现象,推出4场科普报告;科幻影片放映《深海危机》。此外,公众科学日直播间通过“云游”声学所,让公众参观体验纸炮、龙洗盆、指向性扬声器、超声导盲仪、混响实验室、全消声实验室等科普展品和声学实验室。

  声学所今年公众科学日活动继续采用“一所四地”协同联动开展,该所南海、东海、北海研究站与北京本部同步举办系列声学科普活动。(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高手过招切磋武艺 阿根廷布市掀起“武林风”

2024年,十二团塔南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总投资1.8亿元,涉及14个连队,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9.6万亩。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改善农田输水灌溉问题,让连片的土地、齐整的沟渠成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必备的硬件基础。

厦门改造上千老旧小区 “以心换新”解决民生痛点

“出去一趟全是学习,不太可能;全是游览,也失去了研学的意义。”在刘静看来,游和学应该是共通的。“或许它更应该称为‘游览’的‘览’,看遍祖国大江南北,将其揽入怀中,才能知道课本里学的知识如何应用到现实之中。单纯的‘游’做不到这一点,无法深入孩子的心灵,也达不到研学游的最本质目的。研学更理想的结果应当是入脑入心,让知识无形中种入孩子内心,慢慢开花,最终变成自己的内涵。”

新疆东天山迎春雪 车师古道风景如画

这是广西持续聚焦解决“境外来华人员消费难”问题的实效。近年来,广西在完善综合服务平台,优化支付受理环境,丰富兑换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推动跨境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实现外籍人员来华支付不“见外”。截至目前,广西已打造300余个外籍来桂人员账户服务重点网点,9000余家重点商户实现外卡覆盖率100%。

追星现场!迷妹追星“八一”飞行表演队喊破音

(三)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建设优良饲草种子田和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地,加快苜蓿等饲草业发展,保障肉牛、肉羊和奶牛等饲草料需求。加强天然草原修复治理,推广免耕补播改良技术,实行草畜平衡、划区轮牧。合理开发南方草山草坡,探索推广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混收混贮模式,扩种多年生饲草。发展青贮饲料,有序推进秸秆养畜,实现“秸秆变肉”。

小新Talkshow:徒步树王森林——寻找“辛达布”

4月13日,在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赖淑珍穿着阿美族服饰和侗族同胞一同载歌载舞,把酒言欢。她将这些瞬间拍摄成短视频,分享给两岸民众。“这是我第一次来广西,特别想来看看广西各民族文化和风俗。”此次,赖淑珍特意带上民族服饰前来,希望能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